來源:中郵保險工會 | 時間:2019-05-10 |
40年前的你,我在歷史書上認識;40年后的你,我在用心感受著每一天的變化……
1978年,我出生前的十年,從斑駁的報紙上,從歷史書上我了解到,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;“堅持改革開放”的偉大決策踏上歷史的舞臺。父親還是一個愣頭青的少年,拿著自己微薄的實習生工資,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件“奢侈品”——一臺海鷗牌膠片相機。家里留存著的老舊相機包和一卷一卷霉變的膠片,記錄著父親黑白兩色的簡單的青春歲月。
1988年,我出生了,一張張彩色的相紙是父親為我記錄的成長階段的每一個重要時期。家庭相冊中略微模糊的畫面,記載著一個個逝去和新生。
1998年,扎著兩個小辮子的我,拿著父親送我的第一臺柯達傻瓜相機,開始了人生中第一場“一個人”的旅游。牢記著老爸新鮮出爐的手機號碼,裝好口袋里的電話卡,注意著大街上的電話亭,出門前默念“137XXXXXX,找不到家找電話亭打電話給爸爸,找不到電話亭找警察叔叔……”轉轉悠悠一個夏天,度過人生中第一個自己安排的暑假。
2008年,北京奧運會的熱潮席卷了全世界。即將大學畢業(yè)的我拿著輕便迷你的尼康數(shù)碼卡片機,迷茫又自信的走過一個又一個城市,感受了帝都的人潮,看過了巴蜀的悠閑,體驗了東北的寒風。
2018年,我居住在軍旗升起的地方——英雄城南昌,一座見證過榮辱生死的希望之城,一座鐫刻過歲月變遷的奮斗之城,一座洋溢著和諧安逸的繁榮之城,在我的家鄉(xiāng)——江西。“物華天寶,人杰地靈”是王勃對它的詠賦;“山如眉黛,水似眼波”是李白對它的吟唱。“敵軍圍困萬千重,我自巋然不動?!笔敲珴蓶|登上井岡山后對它的感觸。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今天,手中的智能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的記錄著生活中的每一個畫面,分享著每一份感觸。
炫目的霓虹燈把整座城市照得光彩奪目,放射燈光抹過云端,與星星月亮爭輝。紅谷灘的摩天輪,已然成為城市的地標,記錄著一個又一個浪漫的瞬間。秋水廣場的音樂噴泉,為洪城炎熱的夏天帶來絲絲涼意。街頭巷尾的小吃鋪變成了一家家溫暖貼心的小吃店、一輛輛齊整的早餐車。公園里晨曦中鍛煉的老人滿足而安詳,暮靄里嬉戲的孩童快樂而舒暢,夕陽下散步的情侶甜蜜而幸福。改革開放在這里回歸了最樸實的樣子,沒有步履匆匆的身影,一切都是清新怡人的樣子。
從綠皮火車到高鐵,曾經閉塞的革命老區(qū)向越來越多的人展現(xiàn)著它的新面貌。摩天大樓不再是都市新貌,數(shù)字化生活開始滲透到我們日常的每一個瞬間。改革開放,只有四個字;改革開放,只有四十年;一個城市因它煥然一新,一個國家因它而文明富強。
四十年前的你,我在書本上追憶;改革路上的你,我用心感受。